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政府陕西省人民政府铜川市人民政府

关注房颤危害 提升预防意识
时间:2018-06-06 14:34:00   来源:陕西日报   浏览次数:

  今年的6月6日是第6个“中国房颤日”。当前,我国约有1000万房颤(心房颤动)患者,超过欧美国家房颤患者的总和,且人数呈继续升高趋势。

  2013年3月19日,由中华预防医学会、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等八大学会联合发起的中国房颤联盟(CNAFA)在京成立,会上同时宣布将每年的6月6日定为“中国房颤日”。 

  为唤起全社会对房颤危害的关注,6月1日记者采访了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、心血管病医院院长袁祖贻教授。袁祖贻说:“如果出现心跳不规律、疲惫、眩晕或者呼吸短促等症状,人们一般都会选择就医,但最可怕的是身体没有任何征兆的房颤,这个发病症状隐秘、后果严重、公众认知率极低,但其危害极大。” 

  提高房颤卒中预防意识 

  70多岁的王先生在家看电视时突感不适,胸痛剧烈,很快就出现大汗淋漓的症状。家人赶紧拨打120将他送往医院救治。虽然经医院急诊科医护人员全力抢救,王先生还是因为突发心梗去世。“当时患者被送来已无呼吸,我们紧急实施心肺复苏等各种抢救措施,但还是无力回天,人就这样没了。”参与救治的医生不无遗憾地说。 

  50多岁的冯女士参加同学聚会,把酒言欢时突然失去知觉倒了下去。同学们立即拨打120将她送往医院救治。在医院抢救数月后,冯女士还是离开了人世。 

  这两名患者都是由于心房血栓严重堵塞血管造成心肌能量代谢障碍,突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导致死亡。研究发现,每5个卒中患者中就有1例是因为房颤血栓脱落所致。“我国目前约有1000万人罹患房颤,房颤可使脑卒中风险增加5倍,且房颤所致脑卒中具有高致残率、高病死率及高复发率的特点。”袁祖贻说,“我国房颤卒中治疗现状不容乐观。首先,由于房颤起病隐匿、无明显症状等特点,我国房颤诊断率极低;其次,临床医生对抗凝治疗认识不足,有效抗凝治疗比例低,且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较差。” 

  现实生活中,我们经常会听说,某某在活动时突然倒地死亡、某某在睡眠中死亡、某某脑出血导致偏瘫等。“中国房颤日”的设立,旨在呼吁政府、专家学者、广大临床医生、房颤患者及社会公众积极行动起来,共同关注并提高房颤卒中预防意识,减轻房颤引发卒中的危害,从而减轻社会经济负担。 

  房颤筛查30秒即可出结果 

  与人们谈虎色变的心脏病、脑梗死不同,房颤对普通百姓来说是一个陌生的名词,很多人甚至不知道这也是一种心脏疾病,更不知道房颤会导致卒中且后果严重。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,我国房颤患病人数与冠心病的发病率相当。但从过去3年的百度搜索指数可以发现,公众主动搜索房颤的频次还不及搜索冠心病的1/4。 

  袁祖贻说:“即便是在房颤患者当中,他们对这个疾病的认知度也不高,知晓率仅为40%,也就是说超过一半的患者从来没听说过房颤,更不要说知道它的危害了。其直接后果就是房颤患者的就诊率、诊断率和接受规范治疗的顺应性低,贻误诊疗时机的情况相当普遍。” 

  因为公众对房颤的认知率低,导致房颤造成了很多的严重后果。房颤增加了心脑血管病发生率和致残病死率,百姓耳熟能详的卒中、心梗和心力衰竭等疾病都与之相关。袁祖贻说:“特别是脑卒中,是房颤最为严重的后果之一。房颤患者卒中总体发生风险的概率是无房颤人群的5倍,由房颤导致的卒中1年内致残率超过50%,1年内死亡率超过50%,1年内复发的患者超过1/3。” 

  鉴于此,今年由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、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、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、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、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等共同发起了“中国房颤日”宣传周活动,旨在通过活动让更多百姓了解这个疾病,关注自身和家人健康。目前,我国大医院有操作方便的房颤筛查设备,30秒就可以出结果。当患者出现心跳不规律、疲惫、眩晕或者呼吸短促等症状时,应及时去医院做心电图检查,通过延长监测时间(动态心电图)可提高房颤诊断率。 

  预防卒中 抗凝治疗很关键 

  “其实,房颤诱发的卒中是可预防、可干预的。”袁祖贻说,“国际上的最新理念已把降低死亡率、住院率和卒中率作为房颤的治疗目标,而抗凝治疗是减少卒中发生、降低房颤患者死亡率的直接措施。” 

  在临床上,医生经常推荐的是新型口服抗凝药。该类药物通过抑制活化的凝血因子X产生抗凝作用,不依赖于抗凝血酶,口服使用无须常规监测凝血指标,疗效和安全性确切。袁祖贻表示,对于已经发生过卒中、发作时症状比较明显、相对比较年轻或者因为房颤导致心脏功能障碍的患者,还可以考虑导管消融,争取根治房颤。 

  西安交大一附院2017年开始参与中国房颤中心项目,开展房颤规范化管理,效果显著。据袁祖贻介绍,目前陕西省有7家医疗单位入选国家级房颤中心。中心重点任务是持续不断地促进房颤早期筛查,规范房颤药物治疗,普及房颤新型治疗手段,开展房颤综合管理,逐步优化管理流程,降低房颤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,减轻社会和家庭的经济负担。


编辑:焦 勇 
审核:焦 勇